正文宁德时代赴港上市的宁德突破与隐喻 从2023年开始,有关于宁德时代赴港上市的时代上市声音在市场间广为传播,如今传闻终于成真。赴港 12月27日,破隐宁德时代正式宣布将赴港上市。宁德 尽管暂未对外披露募资额,时代上市但据彭博报道其融资额或在50亿美元左右,赴港所对应的破隐H股发行比例约为3%。 根据港交所规则,宁德股票上市的时代上市公众持股比例不得低于25%,但可按照特殊情形申请豁免。赴港 虽然如此,破隐但从过往实操情况来看,宁德通常A股公司的时代上市H股发行比例不会低于5%。 不过今年登陆港交所的赴港顺丰控股成为首家A股公司中H股发行比例低于5%的公司。 这或许正是先前有关宁德时代募资额讯息背后指向的发行比例内在逻辑,这也有望促使其H股发行的募资压力得到一定程度缓解。 宁德时代的现金储备仍较为充裕,截至今年3季度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高达2349.54亿元。 但与此同时,出海所需要的外汇储备却面临一定挑战。截至今年6月末美元、欧元余额分别为67.35亿元、38.58亿元。 对于赴港上市的必要性,宁德时代表示“推进全球化战略布局,打造国际化资本运作平台。” “低于5%”第二单? 宁德时代此次赴港上市并未超出市场预期。 此前据彭博报道,宁德时代计划赴港上市,但彼时其并未对此予以否认。 目前宁德时代暂未披露募资金额。 另据彭博此前报道,宁德时代拟募集50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为365亿元,这对应的H股发行比例约为3.2%,但此信息尚未得到宁德时代确认。 事实上,上述倒推的发行比例与当下港交所的H股发行实操案例变化有关。 根据港交所上市规则,发行人已发行股份数目总额必须至少有25%由公众人士持有,但特殊情形可以申请豁免。 据信风从接近港交所的投行人士处获悉,今年以来登陆港交所的A股公司美的集团申请豁免后,H股发行比例为7.49%。 但过去很长时间,该比例原则上不低于5%,而今年顺丰控股的发行打破了这一潜在约束,H股发行比例低至3.41%,成为第一家H股发行比例突破5%的A股公司。 “实操过程中,A股公司沟通后发行H股的比例一般在5%以上,但是顺丰已经突破这个界限,再加上现在鼓励A股公司去港股上市,后续对于大市值公司的H股发行比例还会放宽。”北京一位投行人士表示。 这或进一步降低宁德时代的募资压力。 信风按照5%的H股发行比例测算,宁德时代的募资金额有可能达到576亿元,有望成为港交所近十年来历史上第四大融资规模。 但也有市场人士认为,为了降低对股权的稀释影响,宁德时代的发行比例或低于5%。 若按照3%-4%的H股发行比例测算,则宁德时代的募资规模在345亿元-460亿元。 这意味着,若宁德时代能以该比例发行,则可能成为继顺丰控股后第二家H股发行比例低于5%的A股公司。 以上或许亦是推测,而宁德时代的最终募资规模可能也未必仅限于50亿美元。 超出预期最明显的反例莫过于此前的美的港股上市。 美的集团赴港上市前,南华早报曾称其募资额为10亿美元,但最终募资额达到45亿美元。 剑指全球化“弹药” 宁德时代并“不缺钱”。 截至今年3季度末,宁德时代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高达2349.54亿元。 早在2022年,宁德时代还曾定增450亿元用于锂离子电池生产基地等项目的建设。 截至今年6月末,宁德时代尚未使用的募资金额仍达到93.12亿元,其中的64.37亿元则被用于现金管理。 事实上,真正亟待补缺的或许正是外汇。 截至今年6月末,宁德时代的外币余额中分别有67.35亿美元、38.58亿欧元。 如此外币储备对于正在海外建厂的宁德时代来说,或许存在一定的压力。 今年12月,宁德时代宣布计划与全球第四大汽车制造商Stellantis共同在西班牙出资成立合资公司,双方各持股50%,并以合资公司为主体在西班牙阿拉贡自治区萨拉戈萨市兴建合资电池工厂,预计总投资规模高达40.38亿欧元。 按照50%持股比例计算,宁德时代需要至少投入29.19亿欧元。 与此同时,宁德时代的匈牙利工厂一期还在建设中。 随着海外布局增多,宁德时代对于外汇需求也在逐渐增多,但其境外收入占比相对有限。 2024年上半年,宁德时代的境外收入为505.29亿元,占总收入的比例在3成左右。 随着国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出海确实是宁德时代打开业绩空间的重要途径,但欧洲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增长不算显著。 据Dataforce的数据显示,11月欧洲纯电动汽车的销量同比下滑0.4%,今年前11月的销量下滑1.4%;今年11月,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曾将2025年纯电动汽车市场份额从年初的27%降至21%。 作为宁德时代的合作伙伴,Stellantis的日子也不好过,2024年上半年的收入、净利润分别为850.17亿欧元、56.24亿欧元,分别同比下滑了13.57%、48.51%。 这或许都给宁德时代的出海带来更大的压力。 政策暖风频吹 除了宁德时代,“医药一哥”恒瑞医药、半导体企业江波龙以及峰岹科技等A股公司均在筹划赴港上市,计划进一步打开海外市场。 这背后也离不开监管层的大力支持。 一方面,为了推动A股公司赴港上市融资,港交所近期计划进一步降低上市门槛。 港交所建议降低A+H股发行人须于香港上市的最低H股数门槛至发售股份须占该等A+H股发行人同一类别已发行股份总数至少10%;或相关H股于上市时有至少为30亿港元的预期市值,并由公众人士持有。 这较不低于25%的H股发行比例来说,已经有了较大程度的降低。 “H股发行比例较高会给市值较高的公司带来更多压力,因为不一定能达到这么高的募集规模。”一位上海的投行人士指出。 该人士举例称,不考虑豁免等其他条件,若一家A股公司50亿的市值,按照过往25%的发行比例需要募集12.5亿元;但若该公司的市值500亿元,则募资规模则需要达到125亿元。 若港交所的建议落地,A股公司的港股募资压力也将进一步降低。 另一方面,中国证监会也在持续支持境内公司赴港上市。 今年4月,中国证监会便发文指出将进一步加大和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力度,支持符合条件的内地行业龙头企业赴港上市融资。 “之前有一些市值比较高的A股公司想要去港股上市,需要和境内监管机构沟通很久,因为有关部门担心会对境内市场的股价造成冲击。”华东一位投行人士指出,“但现在的政策还是比较支持A股公司去港股上市的,港交所以及香港的监管机构也很配合。” 不过该人士也承认,香港募资更为市场化,对公司的发行定价亦是考验。 “虽然门槛会进一步降低,但是港股的主要问题是发行比较困难,基石投资和后续交易都要花钱。可能龙头公司会好一些,但是市场认可度一般的公司发行募资还是存在困难。”前述人士进一步指出。 |